12月24日—26日,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如期进行,我校考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要求,为考生保驾护航,实现了“安全组考、应考尽考、平安研考、如期考试”的目标。
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,扎实“安全组考”
2023年在我校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共6643人,其中借考考生723人。根据上级安排,此次确定我校长安校区为考区,设置考场277个,其中常规考场222个,隔离考场38个,备用应急考场5个,备用隔离考场12个。监考人员(含备用)、考务人员及考务工作志愿者共计900余人参与了组考工作。
受疫情影响,此次组考工作经历了跨省异地借考、高校正常组考等不同阶段,面临着考场安排变化、考生分流管控、抽题寄送调配等实际困难,较之往年形势更加严峻,情况更加复杂,承担的压力和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。
学校高度重视此次研考工作,成立了“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工作领导小组”,党委书记李忠军、校长游旭群为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,统筹指导研考组织和防疫工作。根据工作实际需要,学校还成立了4个工作领导小组和9个工作组。学校多次召开疫情防控、考试安全、组考协调等专题工作会议,对研考工作作出详细部署,提出严格要求。
严密细实抓好疫情防控,保障“平安研考”
学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切实保障各类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学校严格落实“一类一策”,按照常规考场、隔离考场、备用考场等三类进行了考场划分,配备符合健康标准的监考人员及考务人员。考前一个月,研究生院即开始进行考生情况摸排,充分细致地掌握考生所在地、健康状况等,实现动态管理,共为813名考生重新编排了考场,及时做好试卷调整工作。
在保障防疫力量的同时,学校及时为身体不适的考生提供医疗服务保障,为全体监考人员、考务工作人员配齐N95口罩、面屏、隔离衣、一次性手套和手消,为考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口罩,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手套、防护服、防护面屏等。
考试当天,学校在考点入口处分别设置专用通道,考生进入考点严格核验身份,接受体温测量。在各考区入口设置测温通道,考生再次接受体温测量,并由专人做好异常情况和突发情况的处理。每天考试结束后,学校对考务办、考场、食堂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,对通风系统、易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,考场开窗通风。
精心暖心做好考生服务,确保“应考尽考”
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,充分考虑考生需求、重视考生诉求,尽力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暖心服务。
学校第一时间通过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考生发布最新的工作安排及相关要求。考试期间,学校兼顾疫情防控要求和考生需求,全力保障考生的餐饮供应,做好餐饮服务,为考生在体育馆等处提供用餐及午休场所。学校在校园设置了测温点、等候区、隔离带等各类考试专用点,并在校园各处尤其是关键路口布置了各类横幅和引导牌,帮助考生了解考场信息。为保证考生有序、快速进入考场,学校在北门、新东门均设置了围栏,安排工作人员对不同类别考生进行引导分流。
考试期间,为解决好我校考研学子跨校区参加考试的出行难问题,学校还组织送考队,完成124名跨校区考研学子的送考任务,全力保障所有考生安心赴考。
齐心协力落实责任使命,实现“如期考试”
研考前夕,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,组考工作面临着时间紧、任务重且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。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,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在研考一线,展现出了陕西师大人的责任担当。
学校根据疫情防控和组考工作需要,及时启用由党委组织部、人力资源部牵头的工作人员调配专班和由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、校友总会办公室(教育基金会秘书处)牵头的信息调查专班,紧急抽调校内在职人员,详细排查我校考点考生信息,确保组考工作正常进行。
为确保组考工作扎实开展,研究生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,先后两次对考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,确保培训到人、工作流程知悉到位,保证责任明晰、履职明确。
考试期间,各个环节均严格按照工作保密流程做好工作记录,确保全程工作可回溯有保证。同时在每个考办都配备了台式电话,工作人员在考试期间如遇突发状况可及时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络,确保考试顺利进行。